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7-06
    汪淳波【主持人简介】汪淳波,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项目简介】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立项时间:2021年3月计划完成时间:2024年3月项目批准号:20WKSB002成果形式:译著【研究意义】本项目原著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之关系,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范式来审视和反思当今的中国,乃至当今的全世界。该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一书进行外译有助于展现中国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功底和学术范式,包括经典文本熟练程度、思想史宏观把握能力、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紧密结合程度、对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态度等,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既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又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对话能力。本译著由圣智集团盖尔公司出版,并在全球发行。
  • 2021-07-05
    日前,《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在外语类高校引发热烈反响》,文章报道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在外语类高校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中,我校副校长李迎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三进”试点高校探索出的“育德+育才”“理论+实践”“外语+中文”“课内+课外”“教学+科研”等融创型培育模式,为后续“三进”工作在外语类高校全面铺开提供了必要参考。原文转载如下: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三进”试点工作专题报道在外语类高校引发热烈反响作者:本报记者 冀文亚 张颖天《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6日 01版)6月7日,本报刊登了通讯《心怀“国之大者” 担当复兴大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见闻》及试点高校负责同志专题文章,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试点工作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分别简称北外、上外、川外)的进展情况。连日来,这组报道在外语类高校
  • 2021-07-05
    为推动我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命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学校基于《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案(草案)》八大核心课程模块,立足现有平台与师资资源,探索多样化授课形式,打造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首批1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将于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一、课程清单序号
  • 2021-07-05
    为响应国家对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快天津市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7月2日,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主办的天津市新文科与外语人才培养创新高端论坛在钟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有来自北京、天津20所院校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教师代表参加,共举办主旨报告2场、专题讲座1场,5个讨论组就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校党委书记殷奇、天津市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嵇纬武教授分别致辞。副校长余江主持。 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讲话 白海力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市新文科与外语人才培养创新高端论坛”是以实际行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响应国家对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天外的责任与担当。他对我校在京津冀联防联控、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做工作表示肯定,就教育部、天津市关于新文科建设的顶层规划和工作部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加强天津市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校际间合作,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天津市高校外语
  • 2021-07-05
    正值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7月2日,我校携手杭州亚组委、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马场道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大赛“亚运进校园”天津站宣讲活动。杭州亚组委外联部副部长徐剑锋, 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总经理王蕾,中国日报社天津记者站首席记者杨成,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各学院学生代表、校学生会骨干等200余人参加了宣讲会。会议由校团委书记梁燕主持。 校领导会见来宾 会前,校党委书记殷奇、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党委宣传部、校办公室、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会见亚组委、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领导一行。 活动现场 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致辞 会上,胡志刚在致辞中指出,我校以外国语言学科专业为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活跃在外交外事领域的翻译人才和外交骨干、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骨干和文化使者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更多的贡献。他表示,我校志愿者作为最亮丽的“天外名片”,与各大国际体育赛事渊源颇深,相信天外
  • 2021-07-05
    初心如磐的好党员 破浪前行的好院长 日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鹏霄 朱鹏霄,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日语学院(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副书记、院长。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他深耕教书育人一线二十载,围绕知与信、贯通教与育、立足干与行,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诠释对党和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成为先进思想的践行者、砥砺前行的有为者、立德树人的躬行者。 围绕知与信,立心铸魂,做先进思想实践者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朱鹏霄积极响应“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号召,结合学院实际唱活岗位戏。他积极走访、认真调研,经过反复推敲与论证,提出实行“五位一体”育人、立“五化”标准、守“五时”规范的路径,组织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带领日本文化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全国同类专业首个党建样板支部。 身处高校,朱鹏霄深知建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性。他坚信“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利用形势政策课、书记讲党课等途径为师生宣讲先进思想。很多学生听过他的课后感慨“没想到形势政策课可以这么入脑入心有感染力”,一
  • 2021-07-05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田芃说,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院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注重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着力增强学习效果,为推动学院快速发展和开启学校“十四五”新征程贡献力量。亚非语学院副院长朱丽彬说,全程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我的心情激动不已,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生在华夏,见证百年,何其幸运,何其
  • 2021-07-05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提升天津市红十字系统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日前,天津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文明办、市教委,面向各区红十字会及教育系统红十字会举办2021年度红十字青少年与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市级机关工委、市教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我市49所高校的红十字会秘书长、指导教师,各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市区两级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骨干130余人参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市志愿服务与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整体开展情况,并围绕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我校红十字会秘书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占权,就如何推动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高质量发展作经验分享。与会领导为2020年度获得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的集体和个人颁奖,陈占权代表学校接受“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天津市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奖牌。会后,80名各级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及红十字志愿者骨干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红十字青少年与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我校红十字会指导教师、学生处干部张磊分享了红十字项目标准化品牌化管理的经验,并与5名青春善言行同伴教育者共同带领高校红十字
  • 2021-07-05
    五个工作组,八年接续奋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被村民誉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在蓟州的土地上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天外实践。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驻村帮扶工作组联合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主办题为“八年帮扶聚情怀 脱贫攻坚展风采”------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图片展,以实物实景为要素,从八个方面展现工作组紧紧围绕“三美四全五均等”73项考核指标,攻坚克难,逐项落地,使帮扶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我校师生的责任担当与帮扶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帮扶工作经验,开启新的奋斗征程,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助力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览将在网络平台及五大道校区绍兴道校门橱窗同步进行,欢迎广大师生观展。
  • 2021-07-03
    证件管理组宣传推广组环境保障组餐饮服务组全体志愿者合影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中国北方展览规模最大、配套设施齐全、全球领先的绿色智慧创新型会展综合体,也是上海、广州之外的中国第三大国际会展中心。6月24日至27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启用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正式开幕。作为开馆首展,此次展会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月22日起,我校近500名志愿者与12名督导教师全身心参与到展会志愿服务活动中,擦亮了最美的“天外名片”。证件管理组志愿者负责协助观众自助打印、办理证件、完成身份核验等,从“首关”到“守关”,不变的是心中的责任与脸上的微笑;宣传推广组志愿者负责媒体指引、接待、采访、直播等工作,他们以饱满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助力媒体传播好首展声音;环境保障组志愿者负责展馆内观众咨询与就近指引、各区域垃圾分类引导等工作,他们为展会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共筑垃圾分类新风尚;餐饮服务组志愿者负责团组餐饮服务接待及商街、非遗展区迎宾接待等工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是最靠谱的后勤保障团队。虽然岗位职责有所不同,但全体志愿者和督导教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踏实勤恳的作风与热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