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6-0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奋发进取、创先争优,5月31日下午,我校召开2021年学生党建工作评优表彰会,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关工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以及高级翻译学院、各本科学院、滨海外事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和学生评委共计70余人参加了表彰会。 在此次“十佳学生党支部”评选中,13个候选学生党支部现场展示了各自在政治引领、理论学习、学术道德、制度创新、组织建设、志愿实践、学风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服务社会等不同方面的优秀成果,内容翔实、生动感人,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党支部按照“五好”党支部建设标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感恩回馈社会。本次学生党建评优工作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校园网事迹展示,综合网络投票和现场投票,产生“十佳学生党支部” “优秀学生党支部” “十佳学生党员” “优秀学生党员”和“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等多项称号,其中十佳学生党员同时授予“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优秀共产党员”
  • 2021-06-03
    6月1日下午,应急外语服务研究座谈会在我校逸夫楼大江厅召开。会议由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主办,中国应急管理部、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中国传媒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相关领导和专家应邀参会,我校党委书记、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院长殷奇,副校长余江出席座谈会。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宇明教授作主旨报告。殷奇高度评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对支持关心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顺应时代的要求,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将大有可为;要加强学理研究、实证性研究,要用统计数据来支撑研究成果,提高咨政建言的科学性。他强调,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要加大平台建设,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扩大成果的影响力,形成研究院特有优势,打造一流智库平台。余江在致辞中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我校“一基地三库”的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并从智库研究、咨政建言和成果转化方面介绍了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国家治理的庞大体系中,应急外语服务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要继续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双轨道上
  • 2021-06-03
    5月26日—30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执行、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第25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分区赛(华北赛区)在拉开帷幕,来自华北赛区八省、市、自治区31所高校的22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我校网球队在体育部王辉、黄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男子丙A组、女子丙A组、女子甲组三个组别的比赛。炎炎夏日下,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经过在高手林立的赛场中一场一场搏杀,我校女子丙A组在决赛中顶住压力,以2:1击败了上届总决赛卫冕冠军中国人民大学队,获得冠军。男子丙A组和女子甲组奋力拼搏获得第四名。三个组别均获得了7月底在四川轻化工大学举行的总决赛资格。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大学生国际国内赛事全面暂停。但对于我校队员来说,训练从未停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竞技状态。球场上他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完美地诠释了以集体荣誉为先的体育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打出了天外气势,得到了赛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我校网球队将继续刻苦训练,力争在总决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 2021-06-03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校英语学院党委主动聚焦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泛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针对毕业生就业中高度关注的法律风险防范等问题,5月26日,英语学院党委邀请天津市妇女联合会、天津市女检察官协会与我校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预防座谈会”。市妇联副主席赵文艳、市女检察官协会主任赵文静、我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会议并进行会谈。津南区检察院检察官代表,我校招生就业处、英语学院主要负责同志,英语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会议。胡志刚对市妇联、市女检察官协会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于检察官们走进校园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互动表示感谢。他指出,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此次座谈会精准聚焦当前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面临的法律风险问题,对于同学们进一步提高法律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双方还就未来长期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力求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帮助学生更好更安全就业。赵文艳表示,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社会和家庭稳定、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举办这场讲座,旨在发挥社会资源力量,进一步保
  • 2021-06-03
    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支持,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线上授课项目”正在顺利进行中,来自五大洲的学习者们在线上课堂认真、积极地学习着汉语。该项目共开设了七个线上教学班,而加蓬孔子学院学生所在的初级三班是最为特殊的。硬件是大问题疫情后的线上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需要软硬件的支撑。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这些国内可以轻易解决的“小问题”,在加蓬却每一个都不是“小问题”。一方面,加蓬因手机号码升级等原因,微信注册时无法接收验证码。另一方面,孔院学生的手机配置较低,没有足够的内存和性能支持授课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孔院中方院长刘吉鹏和李艳春老师甚至把自己的手机贡献出来,供学生使用,才勉强满足开课的硬件需求。授课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非洲学生对授课软件的接受是比较慢的,熟练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开课前,孔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任课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学生们如何使用在线课堂软件“雨课堂”,但是在刚开课的那段时间里,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学生不知道怎么进入课堂,苦苦研究一上午解决软件问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率和进度。断网
  • 2021-05-31
    高峰论坛 陈校长高峰论坛合影近日,“2021年度中国外语非通用语高峰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国内21所高校的40余位校长、院长等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教授,亚非语学院院长朵宸颉教授应邀参加。在上午召开的“校长论坛”上,陈法春就我校非通用语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作了题为《多语响彻天外,非通畅达宇寰------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实践与思考》的发言,介绍了我校非通用语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以问题为导向,在“新文科”背景下不断创新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天外特色的非通用语专业,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天外力量。在“院长论坛”上,朵宸颉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从新文科建设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入手,详细介绍了亚非语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历程,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模式、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的非通用语专业跨界融合着力点。我校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并为非通用专业教师打造发展平台。亚非语学院在学校的支持
  • 2021-05-31
    【作者简介】杨红运,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成果简介】文章《“奔向光明”------1949年民主党派响应新政协的心路历程》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ISSN:11674-4411。原文刊载于《北京日报》2019年10月28日。【成果摘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著名的“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号召很快引起了许多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认为“中共‘五一口号’一呼而天下应”,召开新政协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民主人士黄炎培激动地讲道:“我们兴奋极了,我们这一群人,今天在共产党毛泽东领导之下,要从地球几万万年一部大历史上边,写出一篇意义最伟大最光荣的纪录,它的题目,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奔向光明”无疑可以形容民主人士参加新政协的心路历程,然而,它又不足以概括这个时期的历史脉搏,因为此间既有喜悦与期待,也有疑虑与分歧;既有中共海纳百川
  • 2021-05-31
    5月28日上午,我校与河北区人民政府举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进行座谈交流。河北区区委书记刘志强,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刚,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赵鸣,副区长刘冬云,我校党委书记殷奇、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程国毅出席。会上,刘冬云和程国毅分别介绍了双方合作对接的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就全面战略合作相关事宜以及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徐刚与陈法春代表河北区人民政府和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进行了签约。殷奇、陈法春表示,长久以来我校与河北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天津外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在区域强有力的支持下,办学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待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与河北区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为河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志强、徐刚对我校一直以来给予河北区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们强调,教育兴则全区兴,近年来,河北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将我校及附属外国语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在河北区
  • 2021-05-31
    为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28日下午,我校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份会商通报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招生就业处、研工部、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陈法春对各单位在上一阶段就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他强调,要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关键期和冲刺期,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要加强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使其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全校总体水平;要加强就业统计审核,确保各类数据材料准确可查;要将就业工作作为长项工作常抓不懈,注重加强就业观引导,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余江传达了5月17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精神。他强调,要抓住毕业生离校前和部分学生就业预期发生调整的关键期与冲刺期,加大招聘活动和就业观教育的组织力度,掀起毕业生求职热潮;要正确认识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正确理解核查工作要求,合理合规、平稳妥善地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就业数据及材料真实准确。会上,招生就业处、研工部分别汇报了2021届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阶段性进展情况。英语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就各自在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做了分享交流。
  • 2021-05-31
    5月26日,昆明学院副校长董建华一行来我校就留学生培养相关工作进行交流调研。校长陈法春、副校长李迎迎会见来访客人。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议还邀请到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陈法春代表学校向昆明学院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等相关情况,希望两所高校今后能够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李迎迎在座谈中着重介绍了我校的国际化办学情况以及留学生招生培养现状,希望两所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今后能够加强沟通,互通有无,为两校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平台。董建华对我校的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非常珍视此次天津之行能与天津的高校进行座谈交流,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进了解。希望今后昆明学院能与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文/通讯员 王岚 摄影/通讯员 崔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