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2-06-21
    6月10日下午,由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组织举办的“俄语日语言对决线上活动”成功举行。我校俄语专业的参赛团队在与兄弟院校团队的激烈角逐中,展现了天外学子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昂扬的竞技风采。本次活动以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诞辰和庆祝“俄罗斯日”为契机,为俄语学习者们提供近距离认识俄罗斯文化的机会,促进国内俄语院校间的交流互鉴。此次线上对决在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两支队伍间展开,每支队伍均由5名选手组成。此次比赛共设置“诗歌接龙”“语法词汇考察”“常识问答”三个环节。在“诗歌接龙”环节,双方团队以主持人随机点名的方式接续诵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大海》《致凯恩》等十首俄罗斯经典诗歌,选手们无一不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活动现场沉浸在一片盎然诗意中。“语法词汇考察”环节中,主持人每次为大家展示一道题目并给出30秒的讨论时间,由两校学生轮流答题。“常识问答”环节仍延续上一部分的参与方式,题目为常识题和简答题,考验了大家的知识储备及语言组织能力。经过几番激烈较量,双方团队均展现出了较高的俄语水平和深厚的俄罗斯文化积累。赛后两校师生互相祝贺,赛事主办方对选手们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活动在
  • 2022-06-2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和“青春献礼二十大 奋斗担当铸忠诚 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6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线上交流研讨会,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副院长杨红运主持。会前,教师认真学习了全国高校思政教学名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的思政教学专题讲座。李蕉老师结合多年来在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能力、价值的“三位一体”思政教学理念,从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理、建设历程、具体措施、实际效果等方面,系统性地回答了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交流研讨环节,学院教师结合李蕉老师的讲座内容讲收获、谈感想、找差距,重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的“六要”、“八个相统一”要求,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
  • 2022-06-21
    6月2日,我校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应邀作客“天外导师讲坛”,以《文献计量分析与论文写作》为题,与全校师生进行线上交流和分享,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铭玉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从“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文献计量法介绍、文献计量分析论文基本结构、论文写作注意事项、常用引文数据库及参考书目”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通过对比定性和定量两种科学研究方法,从“文献计量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常用工具、应用案例、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五部分对文献计量分析进行深入解读,与师生分享了常用引文数据库和参考书目,鼓励大家在文献计量分析研究领域进行勇敢尝试,满怀文科自信,运用当代技术,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投入其中并大胆践行。 讲座内容条理清晰,丰富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技巧,对于开阔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思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李倩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
  • 2022-06-21
    6月6日下午,由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举办的普希金诞辰纪念活动在线上顺利举行。中俄师生相聚云端,共享诗人佳作,双方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互动。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组织12名优秀学子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设计丰富多彩。活动主要版块包含“普希金诗歌朗诵”“讲诗人故事”“普希金的黄金时代”“普希金在中国”等。“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教师安娜为大家介绍了普希金生平及其创作的黄金时期,参会学子收获满满。我校学子李楠为外方师生细致地讲解了普希金在中国的相关研究与翻译概况。中俄双方学生在诗歌朗诵环节感情充沛,同学们对诗人笔下“故乡”“爱情”“母亲”等主题十分喜爱,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共鸣,使双方交流愈加亲切。 本次活动还设计了计分比赛环节。整个过程活泼有趣,激起了同学们对中俄两国文学互学的强烈兴趣。双方师生还针对中俄语言、文化、文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交流探讨,相互提问并解答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当下俄罗斯流行的文学体裁和作家” “中俄文学的相似性”“对中俄文学的相互看法与印象”等。双方师生在交流中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俄师生线上合影,期待日后再次相聚。 “小鹰”全俄儿童中心是俄罗
  • 2022-06-21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法语、意大利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增至5个,且连续三年均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3个专业已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全校共有3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级别
  • 2022-06-21
    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近日,我校举办了第十六届青年教职工基本功竞赛(就业创业教师教学)线上决赛,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教师王臻获二等奖。本次比赛以“传创业梦想、播生涯理念、授就业方略、促教学相长”为主题,参赛教师以我校就业创业课程规定教学模块为基础,结合所在学院学生专业特点,完成教学教案设计及教学展示。根据赛前抽签情况,围绕“创业团队组建及人生发展”这一主题,王臻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新支持政策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学院学生发挥多语种专业优势,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案例,带领学生探究创业的基本能力和创业团队组建的要素,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实现人生梦想和个人价值。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始终坚持把创业与就业指导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及师资队伍培养工作。今后,学院将继续推动思政铸魂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就业育人实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
  • 2022-06-21
    集体廉政谈话 为增强学院科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履职担当精神,提高年轻干部拒腐防变能力,5月31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召开纪委学习会暨全体科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由学院纪委书记韩菲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全体纪委委员和科级干部参加会议。 安娜对学院四位科级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廉政意识,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在学习中讲收获谈感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要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锤炼党性修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在实际工作中、在为师生办实事的服务中不断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一定要警惕身边的“微腐败”,做廉洁好干部,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不越党纪法规红线,做一名合格的管理干部。 韩菲强调了廉洁文化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要求纪委委员要以通报的典型问题为警为鉴,将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并就当前学院纪委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会同志集中学习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天
  • 2022-06-21
    为扎实推进“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5月24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青春有我,薪火相传”首届多语种讲中国故事大赛成功举办,包括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芬兰语、白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希腊语等14个语种在内的45名选手参赛。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班子成员、各专业教师评委参加活动。 参赛选手围绕“我们这十年”和“抗疫故事”两个主题,从自身视角出发,讲述十年来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和疫情中感受到的中国力量。西班牙语专业作品《她们》以第一视角向观众讲述了以陈薇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在疫情发生以来,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地奋战在最前线保卫人民保卫国家的故事。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扛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指令。这是中国的抗疫故事,也是值得全世界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力量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最终该作品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感人至深的精彩讲述获得全场比赛最高分,摘得大赛桂冠。 俄语专业作品《我们都是战士》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面
  • 2022-06-08
    根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度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于2021年11月认真开展了项目申报工作并完成推荐上报。注:顺序同市教委关于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近日,经市教委审查和公示,我校共有16个项目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一般项目立项,其中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法语系及西班牙语系教师共获批5项。 近年来,学院全力推动教师开展科研,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热情不断高涨,学院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和服务工作,进一步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力争再创佳绩。(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安娜)
  • 2022-06-04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为落实学校2022年培养方案修订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中文人才,5月28日,国际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召开了线上专业培养方案调研会,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兰州教授参加调研会,同时邀请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一编辑中心主任曹腾、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学语文教研员叶淑明以及两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就职于天津市武清区文化馆的周子妮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题部的田雨鑫参会。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学副院长俞春玲教授主持。会议围绕业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变化展开,充分听取校内外对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和建议,为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会上,曹腾指出,出版行业是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领域之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还须具备对图书市场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图书选题的敏锐鉴别力。叶淑明指出,丰富的文学文化常识、出色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深厚的古文修养、高雅的审美能力以及系统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活动组织能力等都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周子妮和田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