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5-27
    5月22日-23日,第十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声传译邀请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大赛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大赛共设立英汉、法汉、阿汉互译三个组别,邀请海内外28所知名院校的43支代表队参赛。我校阿语专业派出由马圣娜、林贤鑫和刘璐、原康杰组成的两支同传队伍参赛,并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三等奖的佳绩,林贤鑫、马圣娜分别荣获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该赛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发掘优秀翻译人才,促进翻译人才培养,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其中,阿汉互译同传比赛为国内首次举办,我校阿语专业两支队伍与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代表队经过四轮高强度的激烈角逐,最终凭借出色的翻译能力和良好的临场表现,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此次比赛,我校阿语专业同学赛出了天外学子拼搏进取的风采,增加了同传经验,提高了专业技能。阿语专业也将总结此次大赛参赛经验,不断提升应用型阿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讯员:周明)
  • 2021-05-27
    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月25日,通识教育学院全体党员前往天津市博物馆参观“中华百年看天津”爱国主义主题展览。此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总览近代天津百年历史,通过天津人民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勇抗争、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埠通商,以及九国租界的形成、北洋政府的诞生、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等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展现了天津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奋起抗争,无数仁人志士在津沽大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从抵御外侮、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强调了近代天津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展览,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百年来,党领导天津人民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党员教师,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勇于担负历史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学院及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 2021-05-27
    5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我校国际商学院李名梁、归虞虔文章《提升应急语言服务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应急服务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工程,当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必须具备实时监测、严密预防和快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其中,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建设专业化的城市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第二,提供高效率的城市应急救援服务;第三,培育高质量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原文转载如下: 提升应急语言服务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李名梁 归虞虔《中国应急管理报》(5月22日 第7版)应急服务不仅体现着国家与地 区快速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能 力,而且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工程。当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稳定性、均衡性和全局性,要求城市必须具备实时监测、严密预防和快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其中,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尤为重要。应急语言服务以市民的基本安全需求为基点,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专业化的城市公共危机预防机制面对各类灾害的严峻考验,必须首先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理念,从日常防灾
  • 2021-05-26
    5月25日,光明网-党建频道刊发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基地研究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教授文章《跋山涉水再出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锤炼意志》。文章指出,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文章强调,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达成,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不断增强我们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行进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不断增强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进的果断性;大力弘扬不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不断增强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进的坚韧性;大力弘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不断增强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进的自制性。 全文转载如下:跋山涉水再出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锤炼意志作者:杨红运(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基地研究员,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 2021-05-26
    5月21日,我校2021届新校友欢迎会暨校友联络人座谈会在马场道校区逸夫楼莎翁厅召开。副校长程国毅出席,2008届法学专业校友毕长伟、各学院校友联络专员及2021届新校友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内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处处长王红主持。程国毅对2021届新校友顺利完成学业,踏上新的人生征程表示祝贺。他希望新校友树立鸿鹄之志,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外求索 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奉献者。他指出,校友之家是精准服务校友的“温暖之家”,也是传承天外精神的“文化之家”,母校将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每一位天外人,欢迎大家常回家。学工部部长陈占权表示,从四年前的新生读书分享会到今天的新校友欢迎会,见证了同学们四年的成长和成熟。希望新校友传承天外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毕业后,学工队伍仍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毕长伟作为往届校友联络人代表为大家分享了对于校友工作的经验和感受。他从“同一段经历、同一份情谊、同一份期待”讲述了自己毕业以来的天外缘分和天外情结。国际商学院校友联络专员郭凯頔以校友、毕业班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对新一届校友表示欢迎,希望2021届新校友能够继续凝聚天外力量,为母校发展贡献自己的智
  • 2021-05-26
    实践基地揭牌合影法制班主任为第十二小学学生授课大港第十二小学学生积极回答问题5月21日,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和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二小学共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暨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大港第十二小学举行。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何锐鹰、副书记张晓欢,大港第十二小学校长刘泽香、教务主任张勇以及两校师生代表参加基地揭牌仪式。刘泽香对我校为小学生进行讲法、普法教育表示感谢,她希望通过“大手牵小手”法治授课与宣传,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小学生法制观念,增强小学生法律意识。何锐鹰感谢大港第十二小学对两校共建实践基地工作的支持,并对实践基地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发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法治建设的协同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法制班主任”的普法作用,三是要加大双方信息共享与交流。何锐鹰与刘泽香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刘泽香宣读了第一期大港第十二小学“法制班主任”聘任决定,并为丁佳佳等16名“法制班主任”颁发聘书。揭牌仪式后,“法制班主任”走进课堂,为四、五、六年级共7个班210名同学们进行首次授课,内容分为党史教育学习、基本法律知识两部分。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弱的特点,“法制班主任”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
  • 2021-05-26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解决本科教育教学实际运行中所遇到的困难,5月20日,我校召开2021年5月本科教学工作例会。副校长余江出席,本科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刘建喜主持。余江强调了此次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第二批国家级、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本学期教学运行工作,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等质量监控工作,实验室使用和管理,以及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案等工作做了要求和部署。他指出,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基础,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服务师生是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教务处、通识教育学院和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就相关工作做了具体汇报。
  • 2021-05-26
    5月22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刊发我校英语学院张馨元副教授文章《提供应急外语服务 增强涉外紧急呼叫救援能力》。为有针对性地解决涉外应急呼叫救援过程中回应不及时和多语种人才有限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推进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搭建应急外语服务平台;二是整合优势智力资源,完善应急外语服务培训体系;三是借助机构组织优势,促进应急外语服务文化建设。 原文转载如下: 提供应急外语服务 增强涉外紧急呼叫救援能力 张馨元 《中国应急管理报》(5月22日 第7版) 涉外紧急呼叫救援是指涉外人士遇突发事件时拨打应急救援电话寻求救助以将受害者伤害降至最低程度的行为。当前,我国应急救援电话主要包括110、119、120等。目前我国部分省份为在华外籍 人士提供的应急救援外语服务,多是采用24小时热线轮岗方式或具备多语种能力的第三方转接,来满足外籍人士求援电话的需求。 涉外应急呼叫救援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回应不及时。对紧急求援电话的处理应本着分秒必争的原则,但上述方法都面临着由接警人员判断语种类型和转至对应第三方所带来的时间延误。比如哈尔滨市曾因应急呼叫救援的接线员未经过正规外语培训
  • 2021-05-26
    会议现场我校李晶教授受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5月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我校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应邀出席,并受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成立仪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和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本次发布的翻译能力指数包括《2019年国家翻译能力指数》和《2019年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其中《2019年国家翻译能力指数》覆盖了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覆盖了包括港澳台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454所大学。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位列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排名前十。此次发布的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排名是对我校专业实力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学校不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承担了天津市大部分高端会晤、大型国际会议的交替传译、同声传译任务,先后
  • 2021-05-26
    根据《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教委组织开展了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我校以下2个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