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5-26
    刘媛媛【作者简介】刘媛媛,“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资源优化配置与低碳发展、对外开放与全球价值链研究。【成果简介】《开放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碳减排效应》发表期刊《国际经济合作》。ISSN:1002-1515,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扩展版)。文章刊发在2020年第4期。【成果摘要】基于开放经济与产业集聚交互作用的研究视角,在经典EKC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FDI、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碳减排的内在联系。FDI对区域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正向作用,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产业集聚具有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的显著性作用。但开放经济与产业集聚的交互作用会显著阻碍集聚碳减排效应,现阶段开放经济集聚的结构与技术效应并未超越其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优化的减排效应远远超过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环境规制的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环境目标。
  • 2021-05-24
    5月18日下午,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征求意见会(青年教师代表专场)在逸夫教学楼莎翁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以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刘艳萍主持。胡志刚指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始终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围绕强特色、破瓶颈、补短板、上水平谋篇布局。编制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校师生提高站位、凝聚共识的过程。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广大青年教师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对于学校当前和未来事业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要将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助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刘艳萍对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她强调,学校当前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积极采纳青年教师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希望青年教师们进一步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会上,来自高翻、求索、英语、日语、欧语、亚非、国商、国传、国关、国教、继教、马院和通识教育学院的青年教师
  • 2021-05-24
    5月17日下午,我校国际传媒学院与北京中视星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滨海校区一教114会议室举行。北京中视星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烁,国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孙雪颖、院长马兰州、副书记张瑶出席,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学院专业课教师代表、实验室管理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代表参加签约仪式。马兰州对星驰传媒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国际传媒学院一直以来秉持“传承传播、己达达人”的院训,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依托学校的外语优势资源,瞄准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传媒产业开展专业教育。中视星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传媒行业的节目制作公司,有着非常专业的团队和设备,节目制作经验丰富。国际传媒学院和星驰传媒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互助互利,在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输送专门人才。此次签约,标志着国际传媒学院与星驰传媒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且重要的一步。他相信,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使学院和企业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詹烁感谢学院的信任,并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
  • 2021-05-24
     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为首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授牌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天津理工大学首个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马红健书记做专题分享 首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代表作经验汇报 第二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申报答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和育人水平,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日前,我校召开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交流会暨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学生工作例会。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出席。作为首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代表,葛佳佳、杜树标、郭凯頔、刘香主分别作工作室建设经验汇报,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享了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总结了丰富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并就下一步工作室建设发展进行思考规划,充分展现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风采。胡志刚为学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授牌。来自两校区的6名辅导员依次进行第二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申报答辩,研究方向涉及多语种学业指导、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学分特色课程培育、
  • 2021-05-22
    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隆重开幕,我校40名青年志愿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坚守岗位。5月21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胡志刚赴梅江会展中心慰问我校志愿者,并与我校对接志愿者工作的市商务局会展处和团市委社会联络部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各场馆专业观众服务处、公共服务区、N5馆智慧消费体验区和新闻中心等点位,胡志刚与天外志愿者亲切交谈,鼓励大家立足自身岗位、发挥外语特色,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迎接与会人员,全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在和20余名提前上岗志愿者交流时,他高度肯定了我校志愿者吃苦耐劳、能打胜仗的优良品质,并叮嘱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个人作息和工作。我校负责专业观众讲解服务的志愿者,在现场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生动详实的介绍。胡志刚表示,自2017年世界智能大会首次在天津举办以来,我校一直承担大会志愿服务工作,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种鞭策。学校将充分运用好世界智能大会这个绝佳的实践平台,激励学生在服务岗位上长见识、增才干,为天津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通过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同学们全面了解了世界智能大会的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
  • 2021-05-22
    5月20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模式,形成“会、展、赛 + 智能体验”四位一体国际化平台。作为首场活动,5月19日,2021中国?天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成功举办,邀请到包括26名驻华大使在内的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来自我市10多个国际友城的市长,国际友好组织、外国驻津商会和友城驻津机构代表,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江西等省市友协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育界代表线上线下共计350余人收看论坛开幕式及全体会。受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委托,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笔译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了世界智能大会,城市治理国际论坛、圆桌会议等大会核心内容以及外国大使、市长等的发言稿的笔译任务。同时,由英、日、朝、西四个语种专业教师组成的口译团队圆满完成了2021中国?天津城市治理国际论坛的现场同传任务。此外,英、日、朝、西和泰5个语种专业教师还承担了本届世界智能大会的欢迎会、开幕式、主题峰会等系列活动的同声传译和随行翻译任务。此次承接翻译任务,我校再一次发挥
  • 2021-05-22
    颁发聘书余校致开幕辞刘志贤大使作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经验分享我校分享经验合影5月20日,第六届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就业创业工作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1所外语外贸院校的代表齐聚津城。本次论坛以“深化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探索双循环新格局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路径”为主题,邀请到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刘志贤大使出席并作主旨报告。会前,副校长余江亲切会见刘志贤大使,就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并向刘志贤大使颁发了客座教授的聘书。余江在致辞中表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通晓规则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是全球新发展格局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外语外贸院校责无旁贷,应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双循环新格局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选择,同时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大学生就业充满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就创业工作方法。作为论坛的重要议程之一,刘志贤做了题为“国际
  • 2021-05-21
    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以“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线上+线下”创新办会的模式,通过“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方式精彩呈现智能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 我校40名志愿者参与到智慧城市展区招展、主场运营文件收集整理、线上报馆及展位运营、展览服务、专业观众服务、场馆服务、新闻中心等工作中,为大会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保障,这也是我校志愿者第五次出征世界智能大会。自2017以来,我校先后共选派309名志愿者服务历届大会,充分展现了天外学子的青春风采。志愿者们凭借专业素质、认真态度、踏实作风和微笑服务,获得了组委会和与会嘉宾的认可,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天外名片”! 志愿者 付金元 付金元说,世界智能大会为广大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展示能力、拓宽视野的机会,我为自己能亲身参与此次盛会感到骄傲。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高扬理想之帆,勇担时代之责,以青春梦想、实际行动迎接建党百年! 志愿者 陈凤 陈凤说,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其他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线上运营的相关工作,接触到一些全新的领域,学习到许多新知识,深刻体验到智能
  • 2021-05-21
    5月19日,我校在逸夫楼大江厅召开2021年来华留学生专项奖学金与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申报工作部署会。副校长李迎迎出席会议。高级翻译学院、求索荣誉学院、英语学院、日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及外事秘书参加会议。李迎迎在讲话中强调,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专项奖学金与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申报工作,抓紧时间研究落实;要通力合作,打破学院界限,集全校之力,力争实现项目申报的突破;要提前谋划、注重积累,以项目促进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详细解读了“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中欧、中美和世界知名大学学分专项奖学金项目”以及“2021年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别、申请条件、资助内容及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
  • 2021-05-21
    根据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关于做好2021-2022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工作部署,按照《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和《米兰·体育_米兰(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5月17日,我校首届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会在马场道校区中华文化体验室举行。副校长李迎迎出席评审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英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关政府奖学金生培养单位负责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在津留学生进行现场评审。评审会旨在落实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对我校关于2020—2021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评审工作抽查结果的相关要求,充分提升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尝试留学生趋同化培养新模式。参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的留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汇报,评委们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俄罗斯的晨希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祝晴湖同学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其余同学均为合格。李迎迎向获奖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留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今后学校将开展多种面向留学生的评奖评优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珍惜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荣誉和来中国留学的机会